PHOEBE一向是個理性的消費者,能讓他讚賞的商品不多了!下面是整理過的資料;有爸媽,我有話要說:讓孩子更愛父母、父母更懂孩子的80堂溝通必修課與其他類似值得參考的商品清單.PHOEBE最近也對這個商品很感興趣,google找一下有些人再熱烈討論爸媽,我有話要說:讓孩子更愛父母、父母更懂孩子的80堂溝通必修課.PHOEBE是我的好朋友,為人正直又有愛心;PHOEBE他只會推荐好東西! |
![爸媽,我有話要說:讓孩子更愛父母、父母更懂孩子的80堂溝通必修課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1.book.com.tw/image/getImage?i=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img/001/079/94/0010799432.jpg&v=5b9a3c4a&w=348&h=348) |
售價:270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addons.books.com.tw/G/books2006/images/cart01.gif)
|
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Wright有幫助。Wright是我的好朋友,為人正直又有愛心;Wright他只會推荐好東西!Wright也請我幫忙收集該商品資料!最近我也在找爸媽,我有話要說:讓孩子更愛父母、父母更懂孩子的80堂溝通必修課的相關資訊~整理資訊大致有分享文、開箱文、試用文、評鑑文、推薦文、是否便宜、優缺點等資訊. |
|
內容簡介 孩子是爸媽最親密的鐵粉, 爸媽是孩子最忠實的知音, 真心說話,幸福相伴, 讓彼此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!
對於孩子來說—— 想追劇、想買手機、想養寵物、想要零用錢, 但是爸媽根本不了解自己, 講什麼他們都聽不懂,講了又有什麼用?
對於父母來說——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讓他們不知所措, 有時候能很自然聊天、有時候卻突然踩到地雷, 雙方關係時好時壞、一觸即發。
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很可愛,也很好懂, 關於他們心事的解答都在這裡……
◆我好沒有自信,但又不想被人看輕! →自信是「自找」的,多充實自我,就能讓自己更有自信。
◆為什麼爸媽總是愛拿我和別人比較? →比較是激勵的一種方法,但父母也不宜帶給孩子太多壓力。
◆將來用不到的知識有必要學嗎? →應拓展視野、陶冶心胸,積極提升能力,探索更多學習樂趣。
◆讀書不會抓重點怎麼辦? →從小地方開始練習,搭配自修講義,訓練自己抓重點的能力。
◆對朋友的邀約很難拒絕! →溫和拒絕、誠懇告知,並且主動邀約下次雙方都有空的時間。
青春期的孩子正值性格轉變期,必須重新探索與家庭溝通的方式。為了減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,本書蒐集80個大哉問,分別從兩者的角度出發,讓彼此更能從對方的角度思考,以促進雙方理解,達到更有效的溝通。
良性親子溝通和孩子求學成長一樣重要,書中分別由自我、家庭、學校、考試、同儕五大面向著手,為孩子與父母搭建一座暢通的心靈橋梁。只要用心傾聽、用愛理解、用理溝通,孩子的心事自然不再難解,父母的關懷也能確實表達。
本書特色
一、針對生活、家庭、學校等重要面向,收錄青春期孩子最常遇到的80個困惑,適合中學生、家長、教師閱讀,能幫助彼此互相理解。
二、每一個問題皆導入情境式開場,容易使人萌生興趣,再分別導入「給同學貼心叮嚀」、「給父母的溫柔提醒」,提供最中肯可行的建議。
誠摯推薦(依姓氏筆劃排列)
現在科技進步,讓孩子接觸的視野更大更廣,那些曾經在求學時代,對父母發出的疑問?那些在為人父母之後,對孩子產生的疑問?經常讓親子互動間產生「時代差距」,本書分別站在家長與孩子的立場,闡述彼此的思想與心境感受,以及教導孩子在被稱為「小型社會」的學校裡正確的為人處事;同時也提醒家長如何從旁協助孩子,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。--當代藝術大師 許伯夷
俊毅老師長期關注孩子的學習,更重要的是完全投入孩子的世界,他敏銳觀察了許多孩子的問題,從孩子內心的疑問到親子溝通方法、學校中的大小事、學習的方法到同儕相處,收集了將近80個最常遇見的問題,分別站在孩子的立場和提供父母親建議的方式進行討論,內容立論清楚、文字溫柔易懂、建議確實可行。這是一本非常務實且可以提供親師生溝通的書籍。--高雄市立鼓山高中校長 莊福泰 詳細資料ISBN:9789578679351 規格:平裝 / 256頁 / 14.8 X 21 CM / 普通級/ 雙色印刷 / 初版 出版地:台灣 本書分類:親子教養> 生活教養  內容連載03我想要「做自己」 青春期的學生,心中多少有些叛逆因子:「我想要做自己!想要自己決定事情,不可以嗎?我不可以做這件事嗎?為什麼要管那麼多?我已經長大了耶!」 給同學的貼心叮嚀:做自己,也要尊重他人。 青春期的孩子,在父母心中,就像一顆很大的不定時炸彈,因為你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。對爸媽來說,孩子已經不像小時候如此「受控」;對老師來說,更是需要時間和學生的心態磨合,才能「真正教育到你們」。當大人與孩子意見不合時,恐怕就會上演一場腥風血雨⋯⋯ 但這意思並不是要你完全乖乖聽話,不能有自己的意見,而是很多時候,不能只要別人聽你的。有人說:「做自己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。」這種區隔就在於「做自己時,有沒有尊重別人的想法?願不願意傾聽了解他人?或是會不會自我反省?」 當你想做自己或堅持己見的時候,也要替周圍的人想想,周遭的人會不會因為你的想法或決定而受傷害?這世上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是非,只是大家立場不同而已,但絕對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,損害他人的權益。 其實不是不讓你做自己,而是在做任何事之前,要多替別人想想,記得要彼此尊重,理性表達,才是成熟的表現。 給父母的溫柔提醒:聆聽、溝通、尊重。 青春期的孩子多半很想要表現自己,很多事都想要自己做決定,在這個「半大人」的階段,都很想要擺脫父母的束縛。但因為孩子接觸到的人事物不再是父母所熟悉的,可能也延伸出了很多不一樣的觀念與想法,親子之間便經常因此產生衝突。 但我相信,真正讓人難以接受的反而不是孩子的「新觀念」,而是孩子「表達新觀念的方式」。親子之間常常因為意見不同就劍拔弩張,雙方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,於是家裡就會經常出現「八點檔」的戲碼,事實上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。 父母應該適時放手讓孩子去闖闖看,也要試著信任孩子獨有的新想法、新做法,並讓他們明白,「家」還是堅強的堡壘,即便在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大人之前,過程有些跌跌撞撞,爸媽也會給予支持與保護。同時也要教導孩子「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」,理直氣和,雖然堅持自己的立場,但也不能危害到別人的權益或是影響別人。 有了以上的基礎,並且聆聽孩子,善加溝通,相信這些問題一定可以找到雙贏的平衡點。看完整內容連載 |
詳細商品說明 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b01kp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